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60多项扶持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新能源汽车增速将达到10.9%,并会持续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显示,疫情爆发初期,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均出现断崖式下滑,且传统汽车同比降幅大于新能源汽车。不过,7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今年以来首次同比增长,增速甚至超过了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仍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我国新能源汽车
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2021年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销售550万辆。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60多项扶持政策措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实质性突破。 2020年,新能源汽车增速将达到10.9%,并会持续增长。
同时指出,新能源汽车发展仍处于爬坡爬坡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在技术、质量、消费者认知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驱动力分析:政策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全方位的激励政策,从研发环节的政府补贴、生产环节的双积分,到消费环节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使用环节的减免、不限牌不限购、运营端收费优惠等,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数据显示,疫情爆发初期,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均出现断崖式下滑,且传统汽车同比降幅大于新能源汽车。随着防疫工作的稳步推进和疫情的有效控制,汽车行业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传统汽车销量率先回暖。不过,7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今年以来首次同比增长,增速甚至超过了传统汽车。车。
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增速由负转正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8万辆和2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1%和104.9%。
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突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11月,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6.4万辆和1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6.2%和100.5%;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均为3.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6.4%和128.9%。
2020-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结
汽车行业整体面临滞胀瓶颈。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2018年中国车市进入微增长时代,进入调整期,预计将持续3-5年左右。调整期,国内车市降温,车企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来缓解产业瓶颈。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便利性不如燃油车,但又比纯电动车差,基本达到了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范围。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综合成本已经低于燃油车。在国家补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成为增长最快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仍需进一步完善。 2019年我国新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44万个,车桩比从2018年的3.3:1下降到3.1:1。消费者找桩的时间减少了,充电便利性也提高了。但行业短板仍不容忽视。从私人充电桩来看,由于停车位不足、电力负荷不足,安装率较低。目前约有31.2%的新能源汽车没有配备充电桩;汽车占用空间大,市场布局不合理,故障率高,影响用户充电体验。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是B端和限购限行的一线城市。但2020年B端市场需求下滑明显,限购限行城市需求也将遭遇瓶颈。新能源汽车亟待发展。新的更大的市场,广阔的农村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潜在市场。同时,在国家“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开拓下沉市场将成为趋势。但需要看到的是,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尚未全面铺开。同时,缺乏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汽车产品。今后,要继续在农村推广新能源汽车。
作者:iiMedia.com https:///read/cv10069993?from=searchspm_id_from=333.337.0.0 来源:bilibili
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是什么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持续推进;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
分报告基于支撑总报告的研究思想,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翔实论述,剖析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并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其中指出,中国汽车产业面临大变革、大变局的同时,迎来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机遇,中国品牌产品的综合质量水平与国际品牌产品的差距不断缩小,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汽车强国战略支持,产业化持续推进,市场化得到逐步培育。
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
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每天要排放大量的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多种大气污染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发生源,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发达国家,汽车决定着石油需求,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实现环境保护目标需要减少汽车的石油消耗和气体排放。但另一方面,汽车是支柱产业,也是基本的交通工具,各国政府又要保持汽车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福利的提高。
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可以在保持汽车增长的状况下降低石油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因此各国政府普遍把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看成实现其能源环境政策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研判产业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报告(2020)》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汽车工业
目前我国客车行业发展怎么样?
在整个汽车行业,客车受关注的程度远远落后于轿车和卡车,但在旅客运输领域,客车的风头却盖过了火车和飞机,有数据为证:2010年公路、铁路、民航的旅客运输量之比是134:9:1,旅客运输周转量之比是5:3:1,客车在旅客运输领域的优势地位十分明显。尽管火车连年提速,机场越修越多,客车在旅客运输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认为,未来5~10年市场对客车的需求依然会不断扩大,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客车行业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从近几年发展现状来看,客车行业有四个特点尤其突出:
第一,市场需求量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平台,行业的发展以结构调整为主。
大中型客车的需求高峰在2002年,当时的拉动因素是交通部的客运企业资质评定政策。2003年销量下滑主要是受“非典”的影响。2008年虽然城市公交客车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火车提速和车贷紧缩的影响下,客车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2005年1~6月,客车的市场需求呈下降趋势,预计全年产销也很难超过2002年。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这样一个信息,大中型客车的市场需求量,近年来一直在7万~8万辆之间波动,基本上突破不了2002年的需求高峰。目前大中型客车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平台,而且这个平台的基点较高。
虽然我们认为,这只是一种暂时的平衡,但要打破这种平衡,必须要在客车市场上注入新的内容,降低制约因素的影响。比如,农村客车市场的繁荣,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新的需求高峰,也会打破客车市场的平衡局面。
对于客车行业来说,要想左右外部环境的变化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因此,如果要维持行业的地位,保证行业的发展,必须要从内部调整入手。从近年客车行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客车行业的内部调整以企业自觉调整为主要特征,比如客车企业组织机构的调整、产品结构的调整、人才的流动和市场营销策略的变化等等,都是企业的自觉行为。特别是一些影响较大的企业,为了维护已经取得的行业地位和市场份额,其进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更为强烈。
第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配套环境越来越好。
近十年来,中国制造的客车产品不仅能够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已经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其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客车产品在市场上攻城掠地的首要基础。
客车的产品升级,从欧Ⅰ、欧Ⅱ到欧Ⅲ,从三级踏步、二级踏步到低地板,具有很清晰的阶段性,每一次产品升级都能够促进客车行业技术水平的进步。从客车产品升级的特点来看,政策的引导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例如:自1999年以来,交通部《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对客车行业的产品升级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该标准根据行业发展现状于2002年和2004年进行了两次修订,每次修订都能够促进公路客车大规模的升级。2002年,该标准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在“等级评定条件”中增加了客车结构及底盘配置等内容,对高等级客车规定了质量保证期,提高了各类型高级客车的评定条件,对客车行李舱容积也规定了新的评定指标。在随后的两年中,在新标准的引导下,公路客车产品得到了全面升级。2008年,该标准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修改或增补了营运客车安装ABS、行驶记录仪、车外顶行李架、汽车安全带、匀速(50km/h)行驶车内噪声及特大型营运客车的相关要求,增加了车身承载式结构、复合悬架、比功率及人均通风量的计算,修改了高级卧铺客车卧铺布置及各部位尺寸的规定,新增了特大、大型高三、高二级的客车“在底盘动力总成间配置CAN总线”的规定,这些新的修订将推动客车产品完成再一次的全面升级。另外环保总局的排放政策、发改委的公告管理、公安部对安全性的要求等等相关政策对客车的产品升级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外,引进和合资对客车行业的技术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到目前为止,客车行业中合资和技术引进的企业已达20多家,在中国基本上集中了世界上所有客车制造的先进技术。
第三,社会资本的涌入为行业整合提供了动力和契机。
从2003年开始,客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其中宇通客车、江淮集团、中通客车、中大集团、广东美的这些企业表现得尤其突出。但是,从取得的效果来看,客车行业的资源整合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
根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的数据,2010年,客车行业前十五位的市场集中度只有80%,远远低于轿车和卡车的水平,特别是在公交客车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全国有近40家公交客车生产企业,最大的企业年销量也只有3000多辆,企业之间很难拉开距离,没有领袖企业,不易形成主流趋势;产品档次不高,客车企业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导致市场竞争混乱,企业赢利能力下降。
客车行业缺品牌、缺资金,是当前的突出问题,而这两点都是行业整合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品牌的聚集效应能够推动客车行业继续进步;另一方面,没有资金,行业整合将成为无源之水。就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社会资本大举进入客车行业,为客车行业的资源整合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整个汽车行业,客车受关注的程度远远落后于轿车和卡车,但在旅客运输领域,客车的风头却盖过了火车和飞机,有数据为证:2008年公路、铁路、民航的旅客运输量之比是134:9:1,旅客运输周转量之比是5:3:1,客车在旅客运输领域的优势地位十分明显。尽管火车连年提速,机场越修越多,客车在旅客运输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认为,未来5~10年市场对客车的需求依然会不断扩大,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客车行业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客车行业缺品牌、缺资金,是当前的突出问题,而这两点都是行业整合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品牌的聚集效应能够推动客车行业继续进步;另一方面,没有资金,行业整合将成为无源之水。就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社会资本大举进入客车行业,为客车行业的资源整合注入了新的活力